及时打出政策组合拳稳就业稳产业
3月27日,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,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,发行特别国债。
新冠肺炎疫情对各国经济冲击之大前所未有。为应对危机,美国通过了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,日本也将在近日内宣布一个大规模的应对计划。而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,我们要在国内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积极进展之后,直面经济重启和外部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,抓紧时间稳定经济。为阻止经济继续下滑,防止短期经济大震荡演化成长期经济困难,出台一揽子的宏观应对政策势在必行。
疫情冲击引起的经济休克,与其他周期性、结构性原因引发经济衰退机理有所不同,表现形式也有较大差异,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侧重点自然也应有所不同,它必须结合国情,精准解决矛盾,方能取得较好效果。
货币政策有必要出手。经济处于非常时期,风险溢价大幅上升,货币宽松在短期内难以提振企业投资意愿和居民消费意愿,但降息、降准等政策工具仍有必要适时推出,在当前情况下,它至少可以减轻企业、个人债务负担,也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。
财政政策对由突发性因素引发的经济暂停状态具有更好的针对性,在政策组合中应该扮演主角。前期我们已经推出了一些财政支持政策,接下来这些政策应该更加系统化,力度也应该加大。
首先要继续给企业减税降费。可考虑免除受疫情打击较大行业3个月以上的全部税收,大幅削减各项收费。其次是对居民进行补贴。像其他国家那样直接给居民发钱操作难度较大,但可以考虑设立较大规模失业基金,做到定向补贴。疫情对商业、娱乐、交运等服务业和外贸企业打击特别大,部分企业难以撑过此次危机。而自雇、时薪、日结等形式的就业者受到的冲击更大,总体失业人数升高难免。在现有救济渠道基础上对社会上各类失业人员发放3个月左右的困难补助,既可以促进社会稳定,又可以阻止社会消费能力大幅下滑,进而影响总需求。第三是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稳定或提振汽车、家电等大宗消费,相关优惠措施可以设定时间期限,从而更好地达到为经济填坑托底作用。
重点刺激投资还是刺激消费,见仁见智。投资除了形成直接需求,后续还可以通过增加就业和收入带来消费增长。消费也是如此,除了形成直接需求,还会通过企业利润增长和投资增加形成第二轮效应。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服务业及相关就业,除加码各种基建投资,夯实长远发展根基,更要解决迫在眉睫的失业冲击和服务业停摆问题。投资虽然对增加GDP立竿见影,但对就业和消费的拉动则较为缓慢,所以,赋予刺激消费更高权重应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相关政策会减少税收收入,增加财政开支,赤字上升难以避免,但对这种一次性的赤字增加不必顾虑太多,产业和就业才是长期的根本,稳住产业和就业是当前头等大事。
总之,要对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困难预计得充分一些,采取行动更及时一些,政策更具针对性一些,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把疫情对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免责声明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财经资讯网)”的内容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如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网,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删除:821234216@qq.com
热门资讯
- 财经
- |
- 热点
- |
- 资讯